第153章 第153 章_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笔趣阁搜书 >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 第153章 第153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3章 第153 章

  虽决定下了外放的事,可也不是马上就能赴任的,因为后头还有许多程序要走。

  比如名报上去后,吏部还得仔细核查资料,看看该官员与赴任地有无其他关联,也就是地方官员的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就是籍贯回避,按大历朝官员的授官制度,地方官是不能任用本地人的,这样的做法可以防止地方主义的发生,这一条周青林肯定是沾不上边的。

  第二点便是地方官员的血缘回避,范围在直系亲属和三代以与的叔伯兄弟之间,与周青林可以和周耀祖同在翰林院供职不同,到了地方上后,这样的情况就不被允许了,免得相互勾结,串通牟利,这第二点和周青林也是无关的,在南川县,不说有没有亲戚在那里,就是认识的人都没一个呢。

  而防止结党营私的第三条师生回避,就更和周青林不相干了。

  核查好这些资料,要是没有不妥的地方,那么接下来就是交由皇帝审批了。

  按平常来说这也不是多难的事,最多两三天就能批复下来了,可谁让这几日正有别国使团来访呢,虽外邦小国并不用堂堂一国之君亲自招待,可总归是分散了注意力的。

  不为别的,只因这个叫阿拉伯倭马亚的王朝,派过来的使团足有六百多人,且除了给大历朝皇帝带来了准备建交的礼物外,另还带来了大量的货物,按阿拉伯倭马亚王朝使臣的说法,他们远道而来,除了想和贵国建立外交,另外也想在商品贸易上有个交流。

  说白了就是想卖东西做生意的意思。

  看到停靠在大通桥码头的十几船货物,负责接待外邦使臣的行人司官员心道,说什么建交,恐怕就是借着这个由头来大历朝挣银子的吧,不然哪国出使建交还带着这么多商品的。

  不过这想法也只能藏在心里嘀咕,可不敢宣之于口,这几日景康帝心情好着呢,有外邦主动来建交,不就证明自己大历朝的强大吗。

  虽然景康帝暂时也没弄清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具体在哪个方位。

  但这并不妨碍景康帝沾沾自喜的心,大国姿态摆得足足的,这不,听行人司官员汇报了使团的做贸易请求后,景康帝立马就让行人司和京兆府尹共同安排这件事了。

  谨慎起见,京兆府尹并没让人进城,而是在城门外给使团们划了一大片空地,作为他们摆摊之用,于是第二天一早,不惧寒风,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的使者们就把摊子支起来了,各种香料,皮毛,美酒,布匹,琉璃制品,还有干果等都摆了出来。

  腊月里本就是办年货的时候,京城里来往的百姓特别的多,知道城门外有番外物品卖,纷纷都往城门口涌了过来。而商户们的脑子则更加活泛,他们想着多买些下来存着,等年后再拿到别处去贩卖,这样定能挣上不少,于是都匆匆往这边过来,一时间城门口好不热闹。

  周青林有些好奇外邦使臣会带些什么商品过来,他想看看海外文明已到了哪个阶段,于是趁着饭后午休的空档便和几个同僚去了城门口一趟。

  虽已是最后一日,明日使团便要启程离开了,可等周青林一行人到了那里时,生意却依旧红火的不行,那精美的琉璃制品还有琥珀玛瑙看得其他几人目不暇接,琉璃说白了就是和玻璃差不多的东西,至于琥珀玛瑙在前世时也都是看到过的,是以周青林也不觉得有新奇的感觉。

  可等他看到种类繁多的果干时,顿时一个念头在脑海中生了出来,自己不都在发愁怎么把玉米和红薯从储物仓库里名正言顺拿出来的事吗,如今这个外邦商品交流会可不正是个时候。

  想了想,他对那几个看着琉璃制品,一时舍不得迈腿的同僚说道:“你们在这里看着,我去那边看看。”

  说着便朝干果摊位上而去。

  葡萄干,无花果干,反正各式干果周青林都买了一些,装了五、六个布袋,而后他又问人家买了两只稍微大一些的空布袋。

  那外邦使者也不知对方买空布袋做啥,不过他也没有在意,收了银子就把布袋给周青林了。

  离开干果摊后,周青林边走边把那几袋干果分别往大布袋里装,与此同时他把储物仓库里的玉米和红薯都拿了一些出来,每样十斤左右,正好装进两个大布袋里,再把几个小布袋的果干放到了上面。

  有布袋挡着,再加上拥挤的人群,所以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的。

  等同僚们看到周青林时,就见他一手提着一个袋子,正笑容满面的朝他们走了过来。

  周青林还特地把手中的一个袋子递给其中一个同僚,让他帮自己拎着,就这样一行人趁着马车往翰林院而去。

  途中大家都好奇周青林买了什么,周青林大大方方的打开布袋,把里面的果干每种都抓出一把来给同僚们尝尝,几人吃了之后都觉得味道还不错,特别是葡萄干,甜甜糯糯,挺好吃的。

  “周兄,这是什么啊,怎么我从来没见到过呢。”一同僚指着黄灿灿的玉米粒不解的问道。

  其他几人一听,也纷纷往布袋里看了进去,就看见布袋里头装着许多大小均匀,看着和豆子差不多大的黄色颗粒。

  “也是果干啊,我听那外番使者说的。”周青林不疾不徐。

  说着,周青林也抓了一把出来,“喏,你们尝尝看味道如何。”

  几人一听也是果干,当下就没犹豫,捡起几颗就往嘴里放。

  “哎呦,怎么这么硬啊!”一同僚捂着嘴,觉得牙齿差点蹦掉。

  “就是,这到底是什么果干啊,怎么咬都咬不动呢。”另一同僚把嘴里几颗没咬碎的玉米粒吐了出来,心想,还好自己没有用力,不然牙齿准报销。

  “周兄不会是听错了吧,你确定这个是果干来着?”同僚一副你肯定被骗了的神情。

  周青林疑惑道:“这不是果干吗?我看它们摆在一块儿,还以为也是果干呢。”

  说着周青林又拿一个还沾着黑泥巴的红薯出来,“喏,还有这个,不知道是啥,听他们说也能吃来着。我就买了点回来。”

  几人看到周青林手上拿着的大疙瘩,不知道到底是个啥,再看上头还有好多泥巴都未去掉呢,就觉得更加离谱了,心道,这周兄也太容易上当了吧,还不知道能不能吃的东西,他居然买了这么多回来。

  唉,以前看着还挺聪明的啊,怎么最近都一直在做犯糊涂的事呢。

  不会真的读书读傻了吧?

  这几日,翰林院的众人对周青林主动要求外放到南川当知县的事都想不通呢,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好好的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大好的前程不要,偏偏想着到那样的穷乡僻壤去,这可真傻啊。

  要说翰林院上下,听到这个消息后,最开心的怕就是周耀祖了,当时他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等再三确认无误后,周耀祖大大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禁在心里暗暗嗤笑了起来,看来二叔一点都没变,还是以前那个没有脑筋的人。

  因为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选择外放到那里去。

  不过他并没有上去劝说,在周耀祖看来,二叔离开翰林院挺好的,这样自己就不用在同僚面前假装叔侄和睦了,话说每天这样演也挺累的好吗。

  回到家里后,周耀祖也没把这事和家里人说,就连陈氏他都没有告诉,担心她一不小心会说漏了嘴,这样家里人就都知道了,特别是祖父,要是祖父知道后肯定会立马跑去找二叔劝他不要外放的。

  所以,在一切没有成定局前,自己千万得瞒着才行。

  不到一刻钟时间,周修撰买果干被坑了的事在翰林院传了开来,有好奇之人还特地跑了过来,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周青林笑着抓了葡萄干给他们吃,而后无奈地拿出几颗玉米粒给他们瞧,好奇之人拿起来放嘴里咬了咬,果真硬邦邦的,吃不出个所以然来。

  至于那沾着泥巴的红薯,他们就更是摇头了,这东西看着就像树根的样子,能吃吗?

  看来周修撰是真的被坑了啊。

  当日周青林并没有马上把红薯和玉米拿回家去,而是直接放在了修史室里,既然要过明路,就干脆大大方方的过。

  虽这样想,可心却是提着的,担心要是有同事也说要去买些来,那不就穿帮了吗。

  直到第二日一早,听到外邦使团已经离开的消息后,周青林才真正安下了心来。

  老刘头到底和那些不知农事的翰林们不一样,等看到女婿拿回家的红薯时,就想着这是不是和毛芋一样是个可以吃得东西。

  周青林笑道:“买的时候确实听说是吃的来着,等到了南川县时,我想试着种种看。”

  到了腊月下旬,年味越来越浓,各府之间送起了年礼来,刘莲芝把地窖里的咸鸡蛋全都取了出来,而后把它们合在年礼里一起送了出去。

  而这些年礼里,除了定国公府和相公的几个上司,刘莲芝给隔壁的宣平侯府和永安伯府也都各送了一份过去。

  宣平侯府是大女婿的外家,说起来也算是亲戚了,自然要时常来往才对。而永安伯府,自上次送了咸鸡蛋过去后,对方时不时也会送了庄子上的瓜果来,想着总白吃人家的可不好,所以刘莲芝给永安伯府也送了一份年礼过去。

  还有吕志义和应进庆那里,周青林也嘱咐妻子安排人送了年礼过去。

  两对小夫妻没有回云河镇,周青林准备到时候邀请他们到自家来过年。

  马上就到了放年假的时间,按照惯例,钦天监选出了封印吉日,时间定在腊月二十五这天,上报到景康帝那里后,再宣布“照例封印,颁示天下,一体遵行。”

  封印之后官员们便开始放年假了,在这期间,所有部门的官印全部要封箱保存,不再受理任何事情。

  正当周青林纳闷马上就要放假了,怎么自己外放南川县的事还没有一点动静时。

  腊月二十四这一日,在封印的前一天,周青林的外放文书终于批复了下来。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4-1720:08:02~2022-04-1822:24: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jjcat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被晋江腐化的小姑娘25瓶;夏洛特12瓶;默然吾不语10瓶;琉墨、26971070、578811925瓶;恬恬、282752943瓶;一小书虫2瓶;没有刺的仙人掌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so.cc。笔趣阁搜书手机版:https://m.bqs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